但在实践中,我们在生态茶和夏茶中都可以发现马蹄口。实际上马蹄口的产生是因为“撕扯”的采摘手法。这种手法会给茶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实际上,古树茶如何判断树龄,国标规定100年以上的划分为古树茶。(1)判断树龄可以数年轮(此方法排除,因为要砍树,多可惜啊)(2)坊间老人自述推测 (3)其他科学测量,比如说拍CT,量子测法等等。
实际上没有准确的方法去判断古树茶的树龄,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茶友一听商家说,我的这片茶叶300年,500年,800年,您要反问一下啊,这有什么依据判断呢?但也有一些良心商家,他不吹捧标榜茶树树龄,他会亲自带你看到您买的茶叶是那片茶地,那些树,让您自己看到自己喝的茶是什么树。判断茶质和树龄,眼见为虚,口尝方才为实。
我们一般认为一百多年以上的树为古树,但很多情况是,我们并不知道这树到底有几岁了,只是根据树干的粗细来判断一下大概。很多台地茶也有近百岁的年龄了,但他的环境和内含物决定了他台地茶的命运,跟同龄不修剪的乔木茶相比,价格矮了一大截。云南很多古树茶,树干粗如成年人的人腰或者小腿。入口苦涩甘甜,回味悠长,优点胜过缺点,得到了茶人们的追棒。
古树茶是什么时候有的,多少年的树才算得上古树?
古树茶是什么时候才有的?简单来说,1985年以前,所有人都认为古树茶是不能喝的,后来普洱市的何仕华老师把古树茶的茶样寄往当时的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是骆少君女士。骆女士检测之后,认定该茶叶属山茶科山茶属,可以饮用。从那天开始,大家才知道古树茶是可以喝的。但是当时并不叫“古树茶”!因为2005年全球普洱茶论坛之后,才有了”栽培型古茶树“这一名词,也就是”古树茶’一词是2005年之后才有的,2005年以前我们都称古树茶为野生乔木茶。
(图为何仕华老先生)对于老茶的鉴别来说,一款老茶的真假要从包装、饼型、印刷的着墨、内飞、纸质等各个方面判断。从国营茶厂改制后茶叶市场也变得较为混乱,现在市场上的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多少年以上的茶树才能叫做古树茶?清末明初、甚至可以往前追溯至1860年,云南基本不再人工栽培茶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有茶厂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替的时代,才再次大面积种植茶树。
这一段时间的间隔有一百多年,所以2011年西双版纳颁布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把古树茶的年龄划定为一百年。所以只要树龄在100年以上的茶树,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古树”了!现在在云南超过八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经过官方认可的似乎只有一棵在南糯山,是一棵800年树龄的栽培型茶王树。还有一棵是在巴达贺松的,有着1700多年的野生茶王树,但这棵茶王树已经在2012年的时候仙逝。
所以现在再看到满大街的千年古树茶,相信各位茶友都明白其中暗藏的玄机!(图为南糯山800年茶王树)树龄大就是品质好吗?再次提醒茶友们,不要被“树龄”欺骗。树龄大并不代表茶叶的品质就好,树龄大只是代表这棵茶树的树围大而已,品质与树龄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茶树看起来很大,但是其口感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不要被树围和树高欺骗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对茶叶本质上口感的辨别。
(比如曼松古树茶,树围也只有成年人的手臂那么粗,但是口感那么受追捧。)(图为锦绣茶王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凤庆那棵3200年的、据说曾经进贡过周天子的锦绣茶王树。如果将其鲜叶采摘下来后,杀青时锅温过高或者炒糊了,又或者是在太阳下日晒没有晒干……诸多因素干扰,那做出的茶叶其品质就一定就很好吗?所以我常常给茶友说,好茶是“三分原料,七分工艺”!想要了解真假老茶的鉴别,或更多普洱茶冲泡技巧、选购技巧、普洱茶知识请关注守兴昌号,关注陈晓雷。
村里有棵老茶叶树,村民说有200多年了,如何确定茶树的树龄是多少年?
茶农说点老树茶原产地临沧的实情。“普洱茶”是06、07年才火起来的,云南人之前压根就不知道普洱茶也不喝普洱茶,特别临沧这边好多人基本都认为我们平时喝的烘青茶就是普洱茶,实际上并不是。随着普洱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营销需要或其他,“古树茶”、“老树茶”“大树茶”“小树茶”等等概念也出现了。我们“尧上老树茶”也是那个时候火起来的。
在普洱茶被炒起来之前我们一般对茶树长的大点的叫大茶树,小点的叫小茶树,而且不算一个明确的概念,仅凭肉眼的基本判断,与茶龄没关系,采摘也都是大小树混采。云南大叶种一般主要有勐海种、勐库种、凤庆种,除了一些古茶园及野生茶树,大规模种植的主要有三个时期:民国八九年、五几年、八几年。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及喝到的都是这几个时期喝的茶。
对于老树茶的茶龄,一般100年以上的算古树茶(古茶园才有),八九十年的是老树茶(民国八九年种植的),四五十年的是小树茶(五几年种植的)。另外产量古树茶极其稀少,老树茶产量一般(我们这边的茶农,一年也就两三百斤),小树茶产量比较大,价格也是古树茶老树最贵的。最后,不论是古树、老树还是小树,各有各的滋味,适口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