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以下的为小品紫砂壶;200~350的为中品紫砂壶;350~600的为大品紫砂壶;600以上则为超大品。科普下紫砂壶的容量:大、小、中品则是在紫砂壶界的一个容量单位,常以cc(1ml=1cc)为计量单位。紫砂壶作为茶具,适合三五知己好友,约个好天气一起坐而“论道”。
买什么紫砂壶好?
如果你只是买一把入门级的紫砂壶,古悦堂的建议是『因刚而需』!根据自己的预算去选择紫砂壶,而不是说前期一大堆条件,最后发现预算不够而限制了你原有的初衷。如果你的预算是1000以下,就选半手工紫砂壶,以紫泥料为佳,壶型为石瓢、西施等这类大众壶型。如果你的预算是几千的话,那可以考虑的东西就有很多了。从泥料的选择、到做工、到职称,甚至可以定制一把专属于自己的紫砂壶。
要是买壶手里有不错的预算的话,古悦堂的建议是一看泥料,二看容量,三看款型,四看价格。泥料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在紫砂行业中,一块泥料,决定着一把壶的好坏,决定着这把壶的上限高低。发展至今,宜兴丁蜀本地好泥料可以说是非常的稀缺了,有预算的,可以选择泥料上佳的紫砂壶,比如底槽清、本山绿等。紫砂壶讲究“一壶一泡”,因为其独特的留香性,忌讳多种茶叶同壶共泡。
不同的泥料,适宜的茶叶属性也各不相同。如朱泥适合发酵茶,而段泥更适合绿茶,当然紫泥最百搭。容量都说人爱讲气量,而紫砂壶也要讲究肚量。紫砂壶作为茶具,适合三五知己好友,约个好天气一起坐而“论道”。而茶杯呢讲究“宜小不宜大”,一般紫砂壶以中小品居多。科普下紫砂壶的容量:大、小、中品则是在紫砂壶界的一个容量单位,常以cc(1ml=1cc)为计量单位。
200以下的为小品紫砂壶;200~350的为中品紫砂壶;350~600的为大品紫砂壶;600以上则为超大品。而相对应的茶杯则为小口杯(30cc)、中口杯(50cc)、大口杯(90cc)。中小品更适合3-5人的量,150cc-300cc一壶足以。当然紫砂壶的容量的大小与否,是要根据自己喝茶的茗茶杯大小从而决定的。
你的茗茶杯要是过大的话,用小品的紫砂壶可能一轮没结束就没茶水了,那场面想想都尴尬了。款型我们都知道紫砂壶的款型有很多种,光光曼生十八式就有18种之多,这么多款型的紫砂壶难免会看花眼,也不好说哪款是最适合的的壶型,只有你最喜欢的壶型才是适合自己的。紫砂壶三大类,光素器、筋囊器、花器的选择就看你个人喜好了。
“紫砂”的来历是怎样的?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问题说实话不好回答,因为具体的来历没有真正的说明,这里我用顾景舟的一段话说说吧,顾景舟认为: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紫砂壶最早可追溯到北宋中期,距今大概有一千年的历史,宋代紫砂陶尚在萌芽阶段,一般的产品比较粗,泡茶的话从明代开始,茶风的盛行推动了紫砂壶的发展,明代应该算是紫砂的鼎盛时期了,万历,天启时期是成熟高峰期,有名的匠人很多,最著名的有供春,李仲芳,徐友泉,陈仲美,时大彬等等,明代的壶胎质较粗的,然后到了清代,才慢慢变细,康熙乾隆当时有陈鸣远,嘉庆道光时期有陈曼生,杨彭年,制壶水平明显提高,到了同治光绪则稍逊色一点,晚清邵大亨是一位杰出的紫砂艺人,也可以说是承先启后的人物,抗战爆发后一落千丈至人亡艺绝,近代的话,程寿珍的作品,总体讲气魄,不求细部刻画!(以上抄自紫砂壶典,稍微改动了一点点,说实话具体紫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是时间年代确实很久远!到当代,我个人觉得紫砂壶我更看中壶的气魄,气度,整体的感觉,刚开始我也喜欢盯着细节看,后来慢慢喜欢壶的整体感觉了,所以说茶壶我个人认为实用兼好看最重要,不要花里胡哨,越简单越大方越好看!)。
纯小白想入手学习做紫砂壶,可以详细介绍下如何买吗?
宜兴紫砂壶的特点在于泥料和工艺,当地的紫砂泥料是基础,拍打成型工艺是必须,保证这两点之后,一把“入门”半手工壶市场价在300~500左右,好一点的在500~800,职称体系的壶另议了。不想谈如何识别泥料和工艺,因为头条很多,而且写的详细,看不看的懂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我觉得不上手,看再多文章也不会懂,顶多买的时候问几句“是本山的吗?不是手拉胚吧”,这话说了也是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