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绿茶中的龙井(干茶扁平)、毛峰(干茶蓬松且茶身绒毛披附多)、碧螺春(干茶细嫩绒毛披附)等的冲泡有不同的冲泡讲究,不同的茶不同的泡法,这就是茶艺的尊崇和茶道的传承。二、不同的茶用水的温度不同。三、不同的茶选用不同的器皿冲泡。所以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雾”能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为什么有些茶汤上面会漂着一层油状物质?
在冲泡一些陈年优质茶时,我们会发现,茶汤表面会出现一层非常薄的油雾,凝视茶汤上的雾气,让人仿佛置身飘渺的茶山绿林一般,感受大自然的灵动。这种白色的雾气,被称为“茶氲”或“汤氲”,并不是什么杂质,其实是茶汤中脂溶性物质的呈现。“氲”音“yūn”,意指“天地间和合而盈盛的气”。茶汤上所产生如雾般的气体为“茶氲”。
茶汤内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胡萝卜素、和一些挥发性香气成分。这类浸出物质比重较轻,漂浮于汤面之上。因汤面为脂溶性物质为主,若茶汤上下温差大时,在茶汤上就容易产生茶氲。如果茶叶本身内含物质多,那么茶汤的浸出物也相对会多,因为都是脂溶性物质,茶汤上下温差较大时(容器较保温而汤面散热快时),在汤面上就容易产生“茶氲”。
所以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雾”能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还有一个就是光线折射,加上热气及茶汤颜色的反映。许多茶泡浓了以后加上及时的热量,光线就会出现的如水蒸气散发的雾状。茶氲现象,不是普洱茶茶汤特有的“专利”,冲泡武夷岩茶,或其他一些发酵较重的茶,也会在汤面上形成白色雾气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茶氲”的呈现效果呢?一、茶汤浸出物中,脂溶性物质越多,效果越明显。
二、汤色越深,容易对比产生,越容易被发现。三、冲泡时汤水温度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越容易产生。四、气温较低、气压偏低时,也较容易产生。五、盛汤的容器,也会稍有影响,使用白瓷器皿则更为明显。有茶汤氲的茶相对而言也会好喝些,口味厚重些,是正常现象,建议可作为选购茶品的考虑条件,但是别进入误区,最后为了追求汤氲而花上很高的价格。
问题中说到的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如下:一、干茶茶型扁平、蓬松、茶身绒毛披附多的,开始冲泡时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中国茶按干茶颜色分:绿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中绿茶中的龙井(干茶扁平)、毛峰(干茶蓬松且茶身绒毛披附多)、碧螺春(干茶细嫩绒毛披附)等的冲泡有不同的冲泡讲究,不同的茶不同的泡法,这就是茶艺的尊崇和茶道的传承。
不同的泡法是根据不同茶性、茶型而区别对待和冲泡的。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激发好茶的色香味反而会辜负了与好茶的“相遇”!一般冲泡茶型扁平的龙井适合“中投法”冲泡,选大小合适的玻璃杯,先注入一半水然后投茶适量轻摇几秒钟醒茶然后再次注水至七分满;碧螺春茶型最为细致鲜嫩,应选用“上投法”冲泡,即玻璃杯直接注水七分满然后投茶适量,静置十几秒,可见茶在水中不约而同上下浮沉,像似茶在跳舞(茶舞);毛峰干茶蓬松且绒毛披附多最适宜“下投法”冲泡,先投适量茶于杯底然后逆时针注水七分满即可。
二、不同的茶用水的温度不同。1、绿茶、白茶、黄茶、细嫩的红茶适宜85°左右的热水冲泡。2、青茶(乌龙茶)、黑茶适宜95~100°沸水冲泡。3、黑茶冲泡不仅需要沸水还要洗茶1~2遍才好。三、不同的茶选用不同的器皿冲泡。一般不同地域的茶和茶人有不同的冲泡喜好,福建的青茶(乌龙茶)喜欢紫砂壶和盖碗,广州的乌龙茶喜欢盖碗冲泡;江浙一带冲泡绿茶喜欢各式玻璃杯,冲泡青茶、黑茶喜欢推崇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