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宋代点茶法,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到达了极致。他们在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十分精致,叫做“龙凤团茶”。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3、明代泡茶法,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
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只有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茶叶冲泡的方法也延续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而泡茶的方法也是当代人喝茶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不管是洽谈工作还是招待亲朋都是一泡茶来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想了解更多茶文化,大家可以去自己所在的茶馆,邀上好友叫上一壶好茶,倾听茶馆每个人的故事,你也可以要求他们的茶艺师以专业的茶艺仪表,礼貌礼节知识与茶艺接待技能和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及冲泡技巧,让你感受在茶道精神上茶文化的核心以及灵魂。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茶的来源和来历是什么?什么茶最好?
一般而言,如果想要探寻一个事物的来源,最好从记录该事物物名的古文字入手。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侧重于以形表意。因此,我们就有可能从记录物名的古文字字体去探寻该事物的由来。在唐代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献里并没有“茶”这个字。但是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晒青制茶法,也就是说至少在三国以前中国就有了现代意义的茶。
只不过唐代以前的文献里都把茶写作了“荼”。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记录荼的是《诗经·邶风·谷风》,诗曰:“谁谓荼苦?”汉代毛亨解释说:“荼,苦菜也。”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物》解释“荼”说:荼,苦菜也。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也把荼解释为苦菜。所以荼的本义为苦菜。中国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些苦菜吃了可以提神,也可以强身健体,所以慢慢地就有了把这种苦菜拿来食用的习惯。
这种用来提神健体的苦菜就是现代意义茶的祖先。两汉以前,中国的茶叶都是将鲜叶直接放进汤里做羹或者做粥的。所以中国古代只有吃茶而无喝茶之说。但是,吃茶的鲜叶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果想要一年四季都吃上茶,只有把茶像其他菜一样晒成干。因为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发现失去大部分水分的菜干可以长时间保存。所以,两汉至三国期间,茶就以晒青的方式出现了。
隋唐开始,人们创造了蒸青制茶法。明代人们创造了炒青制茶法。炒青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常见的制茶法。晒青被白茶继承下来了,蒸青被恩施玉露等茶继承下来了。这就是茶的来历。至于什么茶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中国可以产茶的地方太多了,不同的地方做茶的手法不一样。中国光茶的大类就有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每一类的产区都很大,每一个小产区因为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做出茶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所谓类类有好茶、处处有好茶,哪个最好真的无从比较。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再加上每个人的喝茶经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口感偏好也不一样,对茶品质的判断也会因人而异,评判有很大的主观性,就算有了结果,也不会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