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出现鱼香味用在菜里。蔗糖出现较晚。中国自古以来就栽培甘蔗、饮食蔗汁,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成糖。只能当水果吃。到至五世纪,甘蔗产地,由两广、两湖扩展到长江下游,广州已能从蔗汁炼制“沙糖”。唐朝时,在学习印度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工艺,使制出的白沙糖和冰糖质量远超过外国。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糖加入菜里面变成有甜味的菜,如红烧肉之类。
古人喝的茶跟现代人喝的茶一样吗?
我国茶文化有近5000年历史,也就是说基本同步于我国历史文明。古人喝的茶跟现代人一样吗?我觉得,原料是一样,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化,品种越来越多元化,饮用的工具越来越高档化,泡茶的技巧越来越职业化。就像酒一样,再怎么加工,再怎么包装,再怎么饮用,酒还是酒。茶文化本身是古人传留下来的习俗,我们本来就是学他们喝茶,只是多了一些花样与内涵而已!。
古代皇帝的饭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
其实古代做饭的用具,皇帝和平民差别应该不大,因为做饭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做饭,不是观赏,能把饭做好为首要。古代所用的饭甑无外乎以下几种,材质由陶到竹木、青铜和铁,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功能一样。古代的炊具主要有鬲(读历)、甑(读赠)、甗(读演)等。制作的材料有陶制、铜制、铁制、木制和竹制。鬲,是煮粥的器物,多为陶器和青铜器。
《诗经·尔雅》中记载:"(鼎)款足者为之鬲。"《汉书·郊祀志上》:"其空足曰鬲"。鬲的造型之所以成为空足。是为了扩大气体接触火的面积,便于加热,以提高实用效能。它的器型的演变,大体最早呈纵深式,以后向横宽式发展。甑,是古代的蒸食用具。是甗的上半部分。以鬲通过镂空的箄相连。用以盛放食物,通过下面鬲中上升的水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服器部"中云:"黄帝始作甑、釜。北人用瓦甑,南人用木甑,夷人用竹甑。"《韩诗外传》中记载:"舜甑无膻"。膻就是今天的箄子,用来隔开饭,有孔,可使水蒸气向上蒸发,这样可以把饭蒸熟。也就是说上古黄帝时就有做饭用的甑,圣王舜的时候,甑盆是没有隔板的,没底又无甑箄,所以称"无膻"。甗,是一种烹饪器物。
全器分两个部分组成,上部为甑,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于煮水的。它类似于现代的蒸锅,利用沸水蒸汽蒸煮食物。在甑和鬲之间还有一层有孔的铜片,叫作箄,以透过蒸汽。甗也有方形的。上部甑用铜片隔开,可以蒸两种不同的食物。上图是妇好墓中出土的三联甗,足底部有火烧过的痕迹,可见是当时实用的炊具,甚至极有可能是妇好生前所用的。
妇好是商王武丁最喜爱的妻子,她死后武丁无比悲痛,为其陪葬的青铜和象牙等器物达1928件,这三联甗便是其中一件。传说宋太宗时,长安有百姓得到甗。其形状是下方为鼎,三足,上面是方形的甑,真有同志的箄,可以开合。没有底,因此特意设一个铜制的箄。图8为龙山鬲,河南陕县三里桥出土。图9为龙山甑,河南汤阴白营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