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道文化源于中国,为何造就了日本?
禅道与茶道在日本的流行,一是因为隋唐时中国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的魅力所致,二是因为日本遣隋、遣唐使的不遗余力的学习。道是人们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自佛教传入中原以来,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乱造成的流离失所,佛教便迅速传播,南朝四百八十寺,禅定成为人们悟道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在参禅中,思考人生与世界,后来玄宗时,鉴真等人东渡日本,带去了已经被中国化的佛教,而佛教的传入,给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禅道也成为日本上层社会的习俗。
伴随着隋唐饮茶之风兴盛,由茶悟道渐成习惯。尤其是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的推动,加之陆羽本人就是佛家弟子,随之,禅道、茶道交织在一起,人们以茶为契机,在品茶中参禅悟道,这一现象在唐朝逐渐成为时尚。遣隋、遣唐使来华,他们在长安等地,或者虛心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或者潜心研究中国的书法、绘画、诗歌,或者积极体味、汲取禅道与茶道的美妙之处。
比如空海大师,他就特别崇尚中国的书法、佛教与茶文化,他在长安的青龙寺,苦心钻研禅道与茶道,并学有所成。这些人归国后,积极借助大化改新创造的有利机会与局面,使中国的制度、文化,包括茶道、禅道得以推广,并推陈出新。所以,茶禅之道在日本盛行,那是因为我们隋唐时期繁荣的文化的吸引,以及中国人的推广和日本人善于学习而造成的。
为何说“茶禅一味”呢?禅和茶又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呢?
中国古代的茶道是从初唐时期的神秀禅师开始的,他有一位得意弟子叫降魔藏禅师,他是第一位把茶的烹饮方式带到茶的禅宗的禅僧修习法门的第一人。也就是,中国茶道的确立是从一位禅僧开始的。后面才有了百丈禅师,皎然禅师。皎然禅师是第一个提出了中国茶道两个字的人,第一次以清规的方式,把禅森饮茶煎茶记载在禅门的清规里,这是最早的茶与禅的结合。
到了宋代,宋代的点茶法也是从一个僧人开始的,到了明代,明代的烹茶道也是从一位禅僧开始的。也就是说,唐代的煎茶道,宋代的点茶道,明代的烹茶道,都是因禅僧的喜好引入到禅僧的修行生活里面。禅修与茶道再次发生了碰撞。仿佛冥冥之中注定,茶与禅的夙世姻缘。有茶的地方就有禅,有禅的地方就有茶。茶禅一世,闲云野鹤。终南山上,烹茶修心,宛如一片天外闲云,聚散随风,恬淡潇洒。
中国人身上其实都有一种隐逸情怀,一种归隐山林的文化情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禅法认为:“佛即众生,众生即佛,二者之间,本无界限,一念之差,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这就将世俗与天国。此岸与彼岸统一起来,着眼于人世观念与儒家人文主义很接近。
禅宗大师深刻理解了茶饮的外在功效和精神意蕴,通过茶之道来寻求生命与自然繁荣衰败规律的契合点,从茶道中体悟生命真谛,将自我置放于广博浩渺的大行千世界,将小我的个人得失忘于虚空。原来我们所发现的诸般相或无相,都是心生之物;所见诸多美好,都是自己本来的美好。参悟禅机,便是无我之相投射,这茶中和、静、清、寂正是照见自己的诸般法相。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第一句就是说水沸时声如松桧林中的风雨。另一首詩则更写出了煮茶水时的天籁之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烧上一壶水,水底漾起极小的气泡时,取出一撮茶放进去。茶叶,在水中沉沉浮浮,慢慢地,听到了茶在壶中翻腾的声音:耐心等上几分钟,便会听到茶声隐隐,茶香从壶中传出来。
凝神细听,听到雨水从树枝滴落的声音,听到山坡上徐来的清风,听到林间的鸟鸣,以及种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声音。听着,听着,只 觉得,听到茶叶、茶花、茶水就在这一瞬间奏乐,像春风吹过花梢一样,像阳光在空气中爆裂一样,像流星撕裂夜空一样……自己也成了那些声音中的一部分,听到 心灵开花的声音,一下子让喧闹的世界退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