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月令》也有冬季取冰的记述。《周礼·天官》还记有周王室专司冰事的职官,有凌人近100人,掌斩冰、藏冰、颁冰诸事,所藏冰主要用于王室成员的饮食。南方春秋时的吴国,也建有冰室。《越绝书》说:“吴阊阖门外有郭中冢者,阊阖冰室也。”吴王尚有冰厨,大约离冰室不甚远。同处南方的楚国,也建有相当规模的冰室,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楚臣申叔豫在夏日曾以冰为床,穿着皮衣躺在上面。
又据《河南通志》说,延津县(郑州东北)西南20里有冰井,传说为战国韩襄王仓的藏冰之所。不仅周王室有凌阴,列国诸侯也争相仿效,以藏冰为一要事。汉代长安的未央宫和专供御膳的太官,都设有凌室。《汉书·惠帝纪》有“四年,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汉书·成帝纪》有“永始元年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的记载,冰室失火,很难说与烹饪用火没有关系。
太官的凌室,就是一座地道的食品冷藏库。魏晋南北朝时代,凌室与冰井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上层统治者们刻意营建的重要建筑之一。晋庚修有《冰裁赋》,梁沈约有《谢赐冰启》,都是那战乱时代藏冰的确证。宋代张敦颐所著《六朝事迹》说,南京“覆舟山上有凌室,乃六朝每朝藏冰于此也”,南方得坚冰不易,藏冰入夏更不易,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北方的邺城曾是曹魏都城,左思《蜀都赋》中“上累栋而重留,下冰室而冱冥”的句子,描述了建在邺城的冰井台。《水经注》也几次提到那里的冰井台:邺城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基,巍然崇岸,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其中曰铜雀台,南则金虎台,北曰冰井台。朝廷又置冰室于斯阜,室内有冰井。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五间。
上有冰室,室内数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魏武帝曹操所建冰井台,至北齐时有增修。据《北史·齐文宣帝纪》所载,北齐“发丁匠三十余万人,营三台于邺下,因其旧基而高博之,大起宫室及游豫园,至是三台成,改铜爵曰金凤,金兽曰圣应,冰井曰崇光。崇光之名更雅,冰井之实犹在。冰室不仅只在都城营建,一些州府也不例外,如《北齐书·赵郡王琛传》即载定州建有冰室,长史宋钦道曾在炎夏遣舆送冰给监筑长城的领军食用。
隋唐之际,对冰的需求已不止限于王公贵族,富有的市民也有了这种追求,夏天的冰就成了一种时髦的商品。唐人《炀帝迷楼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隋炀帝杨广有一次因吃了方士进上的大丹,胸中烦燥难耐,一天饮下几百杯凉水,依然口渴不止。御医莫君锡怕皇上喝水太多又生大病,赶紧开了个药方调治,同时还在寝宫放上二个大冰盘,让杨广早晚看着它,据说这是治烦燥的一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