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世袭到明末的也就魏国公徐辉祖及后人,定国公徐增寿及后人,成国公朱能及后人等。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 超品 ,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忠勇一等公。韦小宝虽是杜撰,其一等鹿鼎公的爵位也是汉人最高封爵。衍圣公地位与明代保持不变,位列文官之首,加太子太傅。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 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姬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姬发,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继位后,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讨伐商朝,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武王建国后,把王畿之外和偏远的土地、奴隶等分封给亲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被分封诸候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交纳贡物,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政治局势。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逝。继位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周公爱惜人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何尊铭文上的成周到底指的是丰镐还是洛邑?
周王朝最早的国都是丰镐,又称镐京。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即位。周公、邵公辅政。周成王时,周公制周礼。儒家思想就源自周礼。在《尚书》中,记载了周王朝建立之初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周公营建洛阳城、平定叛乱。周公至河洛,通过测绘、看风水。营建洛阳城。洛阳城建立后,周王朝的迁都洛阳。同时,保留了镐京。此后,周王朝的国都有二:一是镐京,被称为宗周。
鲁是山东的简称,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西周大分封时把周公的封国称为“鲁”?
鲁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同姓(姬姓)诸侯国之一,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当鲁侯(侯爵)。由于周公旦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武王以及后来的周成王,其嫡长子伯禽代为鲁国国君管制鲁国。“鲁”原意为“摆尾之鱼儿”,所以凡是用“鲁”做偏旁部首的字都从此意扩展。如“橹”即舟船尾部一种推动船体前进的桨具,通过左右摆动、如同鱼儿游动摆尾一般让船前进。
此外“鲁”相关的词汇中的“任性”之义, 如“鲁莽”、“粗鲁”、“鲁直”等也源自鱼儿摆尾的这种所谓“失礼、不庄重”的天性。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部族众多,文化差异大,民族间长期的融和相处比较困难,不时发生武装叛乱,天下不能长治久安,所以周灭商后需要将原来的野战部队转化为军区部队,分区驻守,以保一方平安。自三皇五帝起,中国的政治地理架构启用军国架构,由天子之师的行军序列转化而来。
后来,天子之师的前、中、后三军随即转化为东南军区、中部军区和西北军区。天子本人驻节位于河洛地区掌控中部军区,太子驻节总部设在曲阜东南军区,庶长子驻节总部设在幽燕的西北军区。以黄帝为例,他的长子青阳(也叫“少昊”)驻节曲阜附近的“铸”,事实上“青阳”本义就是“东方”的意思;黄帝庶长子夷鼓驻节涿鹿一带的幽燕;黄帝本人驻跸河洛地区的新郑。
所以周公旦之所以被封于曲阜附近的鲁地,是周武王希望他游进东夷集团(主要在曲阜为中心的那一块)这个“大海”,发挥鱼儿摆尾的天性,左右扫荡敌对势力。所以,“鲁”就是扫荡东夷敌国的意思,与其东南军区中心的职责相吻合。事实上,鲁地就是原来黄帝长子少昊(远古时早期东夷族的首领)领地(所谓“少昊之虚”)。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