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8年6月,将建水紫陶已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是拔高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地位。图为:陶人向逢春,其人其作其四,有人问,建水紫陶上面的画是不是画在表面的,会不会磨掉?答案是不仅不会磨掉,反而成了建水紫陶的最大魅力,使建水紫陶摆脱了凡俗匠气,达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建水紫陶为什么这么贵?
建水紫陶作为一种传承了上百年的器具品类,同样如此,贵有贵的理由,贵有贵的底气。其一,泥料的独一无二。好多人讲,建水泥料本身收缩率大,易变形,易开裂,导致了成本的加大。任何东西都有损耗,只是多与少罢了,所以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唯一性,才能成就其可贵性。泥料到处都是,为什么形成建水紫陶的独此一地,这便是建水泥料千百传承下来的特殊性及唯一性。
图为:用于制作建水陶的泥料其二,有了泥料的唯一性,伴随而来的便是工艺的非凡性。建水紫陶的光亮如镜,源自它独特的无釉磨光工艺,而非上了釉。建水陶有上釉的产品,但称为建水紫陶的产品,是不上釉的,看上去比较亮是采用了建水紫陶特有的工艺“无釉磨光”,通常以沙石来打磨,或用鹅卵石来抛光。图为:建水陶器的打磨其三,工艺繁多、制作精细度高,全手工程度高。
细分工艺有72道,大类工艺都有11道之多,每道工艺都是全手工完成的,如此复杂的分工,让建水紫陶的艺术造诣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如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这是中、南美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博览会,同时也是多国总统政要关注世界文化走向的窗口。图为:陶人向逢春,其人其作其四,有人问,建水紫陶上面的画是不是画在表面的,会不会磨掉?答案是不仅不会磨掉,反而成了建水紫陶的最大魅力,使建水紫陶摆脱了凡俗匠气,达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建水紫陶大部分作品都是与书画相结合,但摸上去很光滑,上面的字画是在泥坯的时候,就由书画家画上去,然后进行雕刻,再填上天然泥料后进行烧制、打磨等后期工艺,因此上面的字画不是在表面的东西,而是深深刻入,融为一体的,用上一辈子都不会被磨掉的。这也是建水紫陶的另一道神奇工艺——阴刻阳填。图为:建水陶制作工艺之一阴刻阳填其五,建水紫陶有着可持续的增值性潜力。
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第一属性是消费,购买艺术品本身是一种消费行为,只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消费了以后还有普通消费品不具备的特性,如保值、增值的功能。随着近代名家向逢春等的名作,逐渐被市场认可,让建水紫陶身价水涨船。而在2008年6月,将建水紫陶已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是拔高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地位。
如何区分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
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属于中国四大名陶,具有悠久历史,并形成各自独特工艺和成品特点,在中国陶艺文化上举足轻重,而宜兴紫砂历史更悠久,发展更全面,而且受众更多,宜兴紫砂的利茶性使得它更受文人茶客喜爱。两者的所采用的泥料和程序工艺尽不相同。首先,泥料不同建水紫陶泥料取自建水五彩山,分为红,黄,青,紫,白五色土,泥料以高岭土为主,矿物质相对单一,砂性不足,制成泥料非常细腻,可做到200目到300目泥料。
宜兴紫砂泥料采自宜兴黄龙山和当地传统矿区的五色土,泥料可分为紫泥,绿泥,红泥,段泥,除了红泥类中朱泥,其他原矿砂性足,矿物质丰富,需要的长时间的风化和陈腐,宜兴紫砂泥料制作周期相对长,练制成泥的目数在40目到80目。其次,泥料的特性造就两者不同的成型工艺,如下:建水陶艺拉坯建水紫陶的工艺流程:泥料的制备——揉泥——拉坯——晾坯——修坯——装饰——阴刻——填泥——摊泥—— 压泥——削刮——精修坯——晾干——烧窑——打磨。
宜兴紫砂拍泥片宜兴紫砂壶工艺流程:选矿--风化--粉碎--筛分--水拌--练泥--陈腐--拍泥片--围身筒,制盖扭--镶接把嘴--明针--(刻绘)--烧窑--整口--烧窑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多是接触成品,谈谈如何从成品上区别紫陶壶和紫砂壶。建水紫陶成品壶特点,成品玻璃相,硬度坚硬,强度大,敲击壶身声音清脆铿锵有力,经过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加上阴刻阳填修饰工艺,壶身多有“画”装饰。
因拉坯工艺,多以圆器为主,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壶身多光亮,有装饰。建水陶壶适茶性:泥料的细腻和抛光,成品壶几乎没有透气性,反而杨香性更好,适合冲泡高香性茶叶。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成品壶特点,泥料具有一定砂性,透气性佳,无熟汤气,成品壶颜色丰富,色泽温润而不贼光,自然古朴,手触壶面颗粒质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