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后,法门寺逐渐没落,特别是法门寺经历了多次地震,法门寺地宫也被震了出来。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很多人好奇法门寺地宫千年间历经数次浩劫,为何能够安然无恙呢?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层,塔下设有地宫,藏有佛祖指骨舍利。
法门寺的历史价值在哪里?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佛教从公元1世纪前后由古印度传入中国,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分为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亦称上座部佛教)三大支派。汉语系佛教在汉族群众中仍有广泛的影响,但由于佛教没有严格的入教仪式和规定,所以信教群众人数很难统计;藏语系佛教在藏、蒙、裕固、门巴、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基本上全民信仰;巴利语系佛教在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基本上也是全民信仰。
后来经考古研究表明,唐代都成长安(今西安)地区,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密宗的发源地,西安市的大兴善寺、青龙寺和扶风县的法门寺是唐密的核心。1987年4月在真身宝塔下发现了地宫,内藏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唐皇奉献的大量珍宝。经专家考证,法门寺地宫是供佛指舍利的内道场,即密宗曼荼罗(坛场),这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唐密道坛。
地宫内发现的来自青龙寺、大兴善寺的法物及佛教文献证实,以大兴善寺主持智慧轮为首的高僧,是这次供奉唐密曼荼罗世界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而昭示了法门寺居于唐密最高法界的历史地位。贮佛骨修塔建寺 地宫仿帝王陵寝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法门寺就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