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照茶叶的形态来分,那么可以分为扁平形、单芽形、直条形、曲条形、曲螺形、圆珠形、兰花形、片形、团块形、花束形等等绿茶。如果按照季节来分,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绿茶特点鲜明,容易将它从众多茶叶中辨认出来。首先因为绿茶的杀青工艺缘故,所以保留了很多叶绿素,所以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香气清新持久,滋味鲜醇爽口。
绿茶品类多,名茶也多,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吉白茶等等。绿茶号称有四绝,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就像前面所说的,绿茶有很多种,当我们了解了绿茶的大致外形与内质特点,那么就能很好地辨别,就比如说绿茶中的代表茶“西湖龙井”,它是扁平形的,挺直的、有光滑,龙井的色泽是绿润的,有清香,滋味鲜醇且爽口,具有典型的绿茶四绝特点。
绿茶是喝新不喝旧,隔了一年的绿茶叫做陈茶,而绿茶的陈茶状态是不受欢迎的,不仅香气不显,滋味也不鲜爽,不鲜醇,总之就是不好喝。那么我们该怎么辨别新绿茶与陈绿茶?第一,看外形,没有色泽的或者偏黄的有可能是陈茶。第二,闻香气,没有闻到清香,香气很低沉,或者有陈气等让人不愉快的气味,则有可能是陈茶。第三,冲泡,喝喝看,看滋味是否有新茶那股鲜爽味,如果没有则可能是陈茶。
大多数茶叶在冲泡时,不管你是选用盖碗、紫砂壶、玻璃杯、巧乐杯还是快客杯,冲泡的是什么茶叶,多是先放茶叶再倒水的。但也有例外,比如用玻璃杯冲泡绿茶时,有中投法和上投法。比如在煮白茶、普洱时,可以先煮水,带水沸腾后再加茶叶继续煎煮。绿茶的玻璃杯冲泡法明代张源所著《茶录》一书在谈到投茶时是这样说的:“投茶有序,毋失其宜。
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意思是在冲泡绿茶的时候,投茶是有顺序的,即所谓的下投、中投、上投。上投法 上投法即先冲水后投茶,适用于特别细嫩的名优绿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缺陷:会使杯中茶汤浓度上下不一,茶的香气不容易挥发。因此,品饮时最好先轻轻摇动茶杯,使茶汤浓度上下均一,茶香得以透发。
中投法 先将水注入杯中约1/3处,将茶叶投入杯中,再将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满处,即可品茶。一般龙井、六安瓜片等大多采用中投法。中投法对茶的选择不是很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泡茶水温偏高带来的弊端,但也使泡茶复杂化。下投法 先投茶后注水,适合于茶条松展的茶。煮茶对于偏爱浓茶的茶友,在冲泡白茶时,可以用陶炉或玻璃壶煮饮,茶量取7-10g为宜。
盖碗冲泡、玻璃杯浸泡、煮茶,不同的喝茶方式,投茶量如何调整?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这里以白茶作为例子,向大家介绍使用盖碗、玻璃杯、煮茶壶等不同茶具时,应该投入多少茶叶。首先是盖碗。100-110ml的标准盖碗,搭配的投茶量为5克,这是白茶圈公认的黄金茶水比例。在使用快出水冲泡的前提下,能够泡出香清甘活、鲜香醇爽的茶汤。白茶、绿茶、红茶,投茶量均为5克;而青茶、黑茶,投茶量为8克。
其次是玻璃杯。因为无法做到茶水分离,为了避免过量的内含物质释放到茶汤里,所以玻璃杯泡白茶时应该注意一个原则——投茶量宜少不宜多。200ml的玻璃杯,投入1-1.5克白茶即可。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等等,都要记住这个原则,否则投茶量过多的话,很容易导致茶汤浓酽苦涩,喝一口就让舌头上起了一层褶子,毫无品饮的乐趣可言。
最后是煮茶壶。煮茶的过程中,茶叶与沸水也是要持续接触的,所以既要减少投茶量,又要控制煮茶时间。300-400ml的煮茶壶,投入2-2.5克老白茶即可。此外煮茶时间需要尽量缩短,不要冷水投茶,而是应该先将水烧沸,然后再投茶、开火。壶内的水再次沸腾,关火,然后等到彻底止沸后,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散热,或是取出煮茶壶的内胆,避免茶叶与热水继续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