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书·律历志》中明确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在古代一两不是十六钱,而是根据不同时期有二十四铢和十钱两种算法。相比之下,钱这个单位极大的节省了“两”以下的计算难度,因此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两早期一两是二十四铢,后来则是十钱,从来没有十六钱的说法。
古时计量十六两为一斤,请问一两等于十六钱吗?为什么?
在古代一两不是十六钱,而是根据不同时期有二十四铢和十钱两种算法。在中国古代度量衡的计量方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有所区别的。根据《孙子算经》记载,古代的重量计量单位中二十四铢为一两。这一计量方式在《汉书·律历志》中也得到确认,正式规定了以铢、两、斤、钧、石这五级作为重量的计算单位,也被称为五权。在《汉书·律历志》中明确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当时通行的五铢钱,就是因为一枚铜钱重五铢而得名。应该说这种重量计算单位有些坑人,在斤和铢的换算上非常麻烦。虽然铢这个单位很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用不到,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像医生配药来说,往往需要比较精确的计量,极有可能会出现“两”以下的单位。还有贵金属的计量,也需要到“两”以下。这种时候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的规定无疑极大的增加了计算难度。
所以早在唐代时就出现了“钱”这个单位,像唐代医学家苏敬在《名医别录》中的注释中就提到,六铢等于二钱半,这样十钱就等于一两。相比之下,钱这个单位极大的节省了“两”以下的计算难度,因此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到了宋代,“钱”这个单位正式被规定为“两”以下的重量计算单位,并规定十钱为一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两早期一两是二十四铢,后来则是十钱,从来没有十六钱的说法。
公斤是近代物理学发展提出质量单位,而1公斤=2市斤,是巧合还是必然?
答:单位定义这种东西,绝不可能是巧合,更不可能是必然,只能是人为的强制性调节。首先,您得明白质量单位“公斤”的来由。1公斤其实是1千克,我国通过人为的强制性调节,硬生生地把1千克的质量定义为我国常用质量单位斤的两倍后,鉴于千克是国际计量大会制定的国际通用单位,而我国百姓对“千克”这一叫法陌生而拗口,就继续沿用了我国百姓易于称呼的“斤”字,但在其前面再加上一个“公”字,称之为“公斤”;而把我国此前一直称呼的“斤”叫成了“市斤”。
那么,1千克的质量是怎么定义出来的呢?也就是说,以多重质量制定为1千克的标准呢?1791年,法国人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千克。1799年,法国人还制造出一块纯白金的原器,其目标就是原器质量会相等于4°C时一立方分米的水。这个原器被呈上国家档案局,并于1799年12月被正式定为“档案局千克”(Kilogramme des Archives)。
说完了千克,再来说说我们的斤。我们的斤在制定标准上,没有这么严格,几千年来,一直在变动。比如秦汉时期,1斤约为258.24克;隋代初期约为668.19克;隋末约为222.73克;唐至清约为596.82克……所以,我们在读中国古典小说或各种史书时,对于各种重量的记载,一定要小心谨慎,同在隋朝,隋初和隋末,就差别巨大,隋初的一斤竟然是隋末一斤的三倍。
《三国志》记载典韦的双戟重八十斤,用现在的标准看,是要大打折扣的,差不多也就现在的四十多斤吧。而《宋史》记载岳云的铁椎枪重八十斤,实际上是现在的一百二十斤。《明史》记载刘綎的大刀重一百二十斤,应该是现在的一百四十斤了。……由此可见,我们的斤总是变动不定。为了和国际接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1斤调整为5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