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条形,采摘一芽三~四叶,经过乌龙茶工艺加上传统炭火烘焙制成。有了这些信息,我们便可以梳理出如何冲泡会更好喝。1、冲泡器具选择白瓷盖碗,更能够产生飘扬的香气,且适合多次冲泡;2、投茶量日常使用的盖碗通常在110~160ml容量,对应的投茶量在8~10g左右,比较能够达到合适的茶汤浓度;3、水温,100°C刚刚停止沸腾的水4、需要润茶,而且快进快出第一次注水时,也就是我们说的“润茶”“醒茶”,缓缓的水流快速浸润,即可倒出,倒出来的洗茶水还可以用来温杯。
这一步可让大红袍的香气初步激发,同时适度湿润茶叶,更有利于后续的出味。“快速”的原因是防止茶叶流失太多营养成分;5、具体冲泡方法第一泡高冲,即将壶拿的高一些,用比较急的水流,充分激发香气。大红袍的岩骨花香,就在这一刻得到释放第二泡开始就可以缓缓的注水冲泡了,每一泡的时间在5~10秒钟,慢慢增加时间。因为越往后,估计5泡之后,茶汤浓度和香气等等都会往下走,因此适当增加冲泡时间,均衡浓度。
这样的方法,可以说前5泡重点表现大红袍的香气、浓烈的茶汤、山场味,后续则体现高品质岩茶的柔、爽口度。当然大红袍目前作为一个岩茶商品的通用名称,品质参差不齐,可不是那个景区里的几棵大红袍母树哈,要知道现在即使是大红袍二代(母树经过无性繁殖出的纯种大红袍),也是一泡难求的。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多注意茶叶的描述,和实际的口感。
十多年的陈茶(注是武夷山大红袍)喝起来怎么会酸?
大哥,那是就那口味说酸味,稍显粗鄙。你要是加上武夷酸,高级感瞬间提升了好几个level。但,这个所谓的高级感的武夷酸,到底有多高级?所谓的高级,不过是酸味的外衣罢了。这种藏匿在武夷岩茶中的酸味,真实身份,是一种化学物质。还是一种混合物质。武夷酸的成分,就包括:没食子酸、草酸、茶单宁、斛皮黄质等一系列有机物。
对化学学科感兴趣的茶客,可以自行上某百科搜索。在冗长的专有名词介绍中,能够得出关于这些物质的一个共同性——对人体有益。换言之,这些酸味,再正常不过。它们的存在,无伤大雅。并且,武夷酸的发现,由来已久。下面是我找的资料19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在岩茶中发现“茶单宁”(儿茶素),专家经过一番实验研究,分离出了“武夷酸”。
可能这位科学家,也是位狂热的岩茶爱好者。某次喝茶时,在茶汤里发现了这种微妙的酸味。一时兴趣,想要找到根源所在。于是乎,发挥出格物致知的精神,开始着手研究,最后发现,这些酸味,其实一直隐藏在茶叶中,只是缺乏一个爆发的契机。谁说的来着,每个女性心里,都住着一位man。所以就有了女汉子这一属性的出现。武夷酸,是隐藏在武夷岩茶里的另一面。
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于这种酸味,并不是很敏感。制作工艺好的武夷岩茶,它的酸味物质,被甜味、鲜味、醇厚感等更加强势的体验所掩盖,故而要体会到酸味的情况,并不多。但偶尔也有意外,在一两款岩茶里,会感受到这类奇妙的体会。不过,酸味,也要点到为止。所谓的高级感的酸,适可而止才是最好。既然说到,武夷酸是岩茶里正常的味道,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酸味,才能算得上正常?窃以为,酸味,只能如蜻蜓点水般,轻轻滑过,引起的涟漪,也是轻飘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