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茶艺,只是为了仪式感吗?学习茶艺有什么好处?像一些装修比较豪华的茶叶店里往往有茶艺师,她们的着装充满古风,而且泡茶很有仪式感,与茶叶店雅致的环境很协调,当我们置身其中,好像觉得茶汤更好喝了些。很多人觉得茶艺师泡出来的茶比自己泡的好喝,以至于有一种想去学习茶艺的心思,但又下不了决心,对于广大茶友来讲,有必要专门去学习茶艺课吗?难不成只是为了好看而学习茶艺?学习茶艺对我们来讲有何好处?首先茶艺是一种文化,并非要去茶叶店工作的人才能去考茶艺师,如果对茶或对茶艺感兴趣的朋友,自然也可以去学习。
你对中国茶艺有什么看法?
谢谢邀请!中国茶艺,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理解和演绎。茶艺演绎者不仅要懂各种不同茶的习性,还要爱茶,把你对茶的热爱,融入到选茶、配茶具,挑选适合的水,以及讲茶礼,聚茶友,传茶道中去。用你的专业知识和茶艺技能引起观者的共鸣,用你的优雅从容、人茶融为一体的姿态赢得人心。如果你茶艺表演的看客是小学生、中学生,建议你在表演时穿上传统中国服饰,首先讲讲丝绸之路怎么把中国茶传播到全世界的故事,其次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绿茶、红茶、白茶和黑茶,最后把茶艺表演的茶具、喝茶的礼仪之道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知茶爱茶,成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接班人。
如果观看茶艺表演的是年轻人的话,那你不仅要准备好表演用的茶具器皿,最好要做一个短片或PPT,用生动的语言,悦耳的音乐,来讲述中国茶文化的前世今生,从茶农种茶、摘茶到手工炒茶,直到泡在透明玻璃杯中的视觉冲击,喝在口中的甘甜清香,来培养新一代的爱茶人,让茶文化一代代传播下去!如果观看茶艺的是中老年人的话,那你就要准备一些适合养生暖胃的茶,讲讲茶的保健养生作用,对中老年人减肥降脂化瘀的裨益,以及缓解工作生活压力,防幅射的好处。
并精心准备好一些不同品种、不同功效的样茶,请观者品尝。让他们在享受茶艺表演的同时,又品尝到与众不同的感觉,那杯清冽回甘的茶,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他们就成了自动来挑茶买茶的茶客了!中国茶艺优雅、淡定、从容,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雅、礼、义,颇有仙风道骨之姿,作为一名爱茶人,可能穷尽一辈子也无法达到这个境界。
茶艺是什么?一个好茶艺的关键是什么?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句俗语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饮茶习惯在中国已是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茶中含有多种维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脑、利尿等功能,常饮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因此茶备受国人所珍爱,也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天然的健康饮料。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以说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茶艺可以通俗的解释为“茶道的表现方法‘’。茶艺的表现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和完美结合。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根据茶道既有的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赋予茶很强的灵性和美感,使之充满了生活情趣,提升了品饮的境界,提高了生活品位。
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展现茶艺的魅力,通常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绿植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巧妙编排,从而给饮茶人以高雅、脱俗、美妙、绝美的享受,使人流连忘返于茶饮之中。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工作学习生活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那沁人心脾的茶香,仿佛在体验内心的修养过程,能感悟出酸甜苦辣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很纯洁的净化和洗礼。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这也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可比拟和替代的。茶艺是一门惟妙惟肖的生活艺术,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创新,使之普及于千家万户中,真正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缺之不可的一种健康的、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
同为茶文化兴盛的朝代,宋代喝茶与唐代有什么区别?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从著名的陆羽的《茶经》中我们可以看出,茶在当时唐朝社会以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社会安定,为唐代各种茶道类型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唐朝人烹茶用一个小鼎烧水,在鼎里直接放入茶叶,再加入食盐、生姜、橘子皮、葱、薄荷等调味品,总之想放什么放什么,然后煮熟饮用,跟我们现在熬稀饭、煎中药差不多,叫做“煮茶”。
《茶经》是唐代中叶时期的著作。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内容:陆羽《茶经》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意思是说: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要饮用饼茶时)用刀砍开,炒,烤干,捣碎,放到瓶缶中,用开水冲灌,这叫做"夹生茶"。
每样制作、储存、泡茶都不一样。或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放些小玩意调调味。这些倒是没什么稀奇的,但是陆羽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煮开很长的时间,把茶汤扬起变清,或煮好后把茶上的"沫"去掉,这样的茶无异于倒在沟渠里的废水,可是一般都习惯这么做!”他说的这个和我们今天喝茶是截然相反的,我们今天都是要过滤掉茶叶的沫子和残渣的,怎么陆羽说这样做无异于沟渠废水呢?原来陆羽这里讲的不是普通的茶,是抹茶,抹茶是要把做成茶团的茶叶磨成末然后放到汤锅里烹茶(当时叫作烹茶或煎茶)锅中就会出现泡沫,当时的人管这个沫子叫沫淳,唐朝人喝的确实就是这个叫做抹茶的东西,不过有的人觉得这就和羊肉汤上面的血沫子一样得打掉,别人当作废物的东西,陆羽却把它当宝贝,所以告诉众人千万不要把沫子打掉,可是唐朝多数人是不喜欢沫子的,不然陆羽也不用这么强调,这个沫子的薄厚多少具体看你磨的程度以及茶叶末的量,还有就是水的温度。
唐朝喝茶宋朝人的点茶宋朝人喝茶的习惯虽然沿袭唐朝人的传统,在唐宋期间中国人基本上是喝抹茶的,但是宋朝人不加调味料以及那些葱姜蒜什么的,并且北宋时的人们可不像唐朝人不喜欢茶沫子,那时候的人特别喜欢这个沫淳,也就是说这时候大家体会到了陆羽说的沫子乃茶之精华。刚才我们说,唐朝的抹茶是用汤锅煮茶沫的,然后加点调味料就可以喝了,宋代虽然也喝抹茶,但方式不一样,他们管这个叫做点茶法,我们可以从蔡襄的《茶录》记载中看到他们的点茶方法教学:蔡襄 《茶录》点茶篇: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点茶的原料就是茶粉,如果没有,那先得把茶叶用烘焙的方式烤干,用石臼去碾碎,然后用茶碾去磨粉,越细越好,最后再用筛子去筛,把一些大颗粒筛选掉,只留下最细密的粉。
第一步:用勺子把茶法加到茶碗里,加少许热水并轻轻搅拌,搅成糊糊状的粘稠物。第二步:搅的差不多了,再往茶碗里续水,不要太多。此时拿出像是搅拌器一样的东西,古人用的是竹子做的小扫把,叫做茶筅。用这个东西贴着茶碗的碗壁,一只手拿碗,然后开始转着圈的搅拌,并且一定要击打,不击打是出不了泡沫的,直到茶糊搅拌均匀。
第三步:然后再续热水,继续用茶筅搅拌,但是这时候要注意,一旦你的手法不对,就不出沫子了,技巧是贴着碗壁转圈,搅拌的速度要快,击打的力度要减轻,不然不利于泡沫的产生,这个过程中茶汤会泛起越来越多的泡沫,泡沫会越来越厚,本来是青褐色的茶汤会变得越来越白,击打是为了让空气进入茶粉和热水的混合物中,这就是泡沫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继续加热水,加满,然后用茶筅轻轻搅动,这个过程就是把大的泡沫往小打,打的非常细,最终泡沫就像是牛奶一样。这个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做出来的茶你可以选择直接喝,也可以选择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之前微博有很火的藕粉冲泡,有的人能冲出膏状,有的冲不出来,很能说明,这是一个技术活!但如果这事情给宋朝人来做,那简直就是小儿科,他们不仅会冲茶,点茶,就是我上面说的步骤,可是这个沫子既然很好玩,为什么不玩彻底呢?所以宋朝人用这个泡沫来拉花,水平很高,各位应该见过咖啡店或者奶茶店的那种拉花,实际上就是在把沫子和奶油混合做出图案,宋朝人没有奶油,但是仅凭茶沫子,他们也能玩出花样。
试想,玩花样就得想办法让这个沫淳不要散,至少也得保持到你做完造型要喝它的时候再散,唐朝人为什么玩不出来?第一就是陆羽说的,唐朝人不懂沫子的宝贵之处,第二就是唐朝人用汤锅煮,在沸水之上,沫子很难保持,而且量会很少的。所以宋朝人想的办法就是我前面说的,不用锅煮,而是在茶碗里用水把茶粉打成膏,然后往茶膏里慢慢注水,然后不断搅拌击打,就会出很厚,很白的沫淳,如果技术好,完全可以达到奶油的白色,这时候你再去对泡沫做造型。
在日本的抹茶道里,很能还原宋朝人的这套手艺,但是有点区别的是日本的那个抹茶是很苦的,宋朝这个是偏于滑润的口感。后来到了宋朝,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还有文人士大夫都喜欢点茶,不仅是国外做生意的商人对茶叶有大量的需求,就连寺庙的禅院的僧人,道观的道士,他们也都喝茶,僧人喝茶主要是打坐需要,提神悟道,并且喝茶在禅宗那里是有仪式的,这一点被遣唐使带到日本,进而发展成为了茶道。
日本的抹茶道就是因为与我国的宋元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的抹茶道诞生于400多年前,在我国宋元时期前面我说的那个点茶法的吃茶方法流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抹茶道内容的主要形式,他们也是把茶叶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泡再用茶漏搅拌至打沫,不过那个东西非常的苦,各位还是要小心尝试。客人会流连于繁琐的茶道礼仪与仪式中,同时感受抹茶道的仪式魅力,和整场的舒服感。
宋朝人斗茶宋朝人不仅喝茶,还有比赛,就是所谓的“斗茶",起初是皇帝和士大夫阶级,后来就是全民斗茶,用宋徽宗在自己的《大观茶论》中这样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尤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我们可以看出宋朝全民皆茶,他们的斗茶比赛的过程就是我前面说的四步骤,考核标准就是看谁泡沫打得好,也就是所谓的拉花,茶碗是黑色的,泡沫是白色的,所以就能形成很好看的样子,另外还可以画图案,当他们用茶筅击拂茶汤产生泡沫之后,就能用长嘴壶和碎茶叶在茶盏中点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可以画花、鸟或者鱼,和今天咖啡馆玩的拉花没啥区别,只是宋朝人的这个难度高一点。
图案做好了之后,俩人开始比谁的泡沫持久,端着茶碗就等着看谁的泡沫先散开,看谁的碗里先露出茶水,特别有意思,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谁的沫子比较白,谁的茶汤比较白,这个白说明你在做点茶的过程中手艺比较好,大家想想我前面说的那四步骤,每一步的衔接和手法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宋徽宗,他很有一套手法,他在《大观茶论》中讲到点茶的程序有七个步骤,就像是你看菜谱一样,我们看下他原文是如何讲的:点茶不一。
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过,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
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三汤多寡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转,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
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然后结霭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大观茶论》这是他讲的七步骤,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我刚才讲的四步骤再细化一下,比如再注热水搅拌和击打的时候怎么运用手腕力气,不然容易溅到碗外面,溅自己一身,这样肯定不行,所以力道很有讲究,在打茶的过程怎么才能才能更好的让茶粉变成泡沫,这就好比做饭的火候一样,泡沫不能只打出来就行了,还要让它浮起来,并且不能轻易散开,宋徽宗把点茶的小细节描述的很清楚。
李清照擅长点茶拉花——活火分茶点茶这个游戏流行在皇帝和士大夫阶层,比如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也是一个拉花高手,她在《满庭芳》写道:“生香薰袖,活火分茶”,《晓梦》写道:“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什么是“活火分茶”,就是点茶之后拉花!画上一只鸟或者山水画,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这时候肯定不是喝掉了,就好比今天的女孩子去咖啡馆喝拉花咖啡,肯定要拍照,古代人不能拍照,就换一个玩法,如喝酒行酒令一样,宋朝吃点茶要有茶令,赢了的人才可以喝茶,这是宋朝一个很流行的玩法。
学习茶艺,只是为了仪式感吗?学习茶艺有什么好处?
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学习茶艺,只是为了仪式感吗?学习茶艺有什么好处?像一些装修比较豪华的茶叶店里往往有茶艺师,她们的着装充满古风,而且泡茶很有仪式感,与茶叶店雅致的环境很协调,当我们置身其中,好像觉得茶汤更好喝了些。确实,有时候喝茶环境很重要,泡茶的人也很重要。若是在喧嚣嘈杂的环境泡茶,若是让衣着不得体的人泡茶,那么饮茶的体验肯定不怎么好。
很多人觉得茶艺师泡出来的茶比自己泡的好喝,以至于有一种想去学习茶艺的心思,但又下不了决心,对于广大茶友来讲,有必要专门去学习茶艺课吗?难不成只是为了好看而学习茶艺?学习茶艺对我们来讲有何好处?首先茶艺是一种文化,并非要去茶叶店工作的人才能去考茶艺师,如果对茶或对茶艺感兴趣的朋友,自然也可以去学习。茶艺不只是指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还有饮茶礼仪。
不少人觉得茶礼可以很随便,其实不对,泡茶也要讲礼仪。如果在泡茶、喝茶时不讲礼仪,可能被别人嘲笑不懂礼数的人。我们常见的饮茶礼仪有哪些?比如着装要得体,女生不宜浓妆艳抹,因为茶叶有吸附性,容易惹上异味,影响茶味。此外不管男生女生,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要懂礼貌,比如我们要了解“伸掌礼”“叩手礼”等茶桌上的礼仪。
学习茶艺的好处有很多,学习茶艺自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色,知晓大部分茶叶的外形与内质表现,总之,学习茶艺也就是在学习更多的茶叶知识,自然有利于我们泡好茶。不管是饮茶礼仪还是泡茶技巧,这些都是喜欢喝茶的茶友所需要的,也是想要掌握的。如果自己时间与精力很充足,想尝试学习一下茶艺也自无不可。当然如果自己很忙,也不想折腾,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