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代,以橘子皮为代表的陈皮,开始出现在《食疗本草》的记载中。其实在隋唐以前古人只说“橘柚”的入药,并没有明确指出橘柚作药用的部位。直到隋唐以后才有关于橘皮、橘叶、橘络等分别作药用的记载。因此,从橘子皮入药的历史记载看出,我国以橘子皮入药的过程已经非常久远。二、“橘子皮”可以自己制作,陈化之后成为“陈皮”食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吃用一些柑皮橘子皮等,很多老一辈的人会存起来、老人们认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晒干的橘子皮,也可以在喉咙不舒服的时候泡喝水,还可以在日常烹饪中作为中药的调味食品。
而自己制作橘子陈皮的的过程也很简单。首先需要需要在剥橘子之前,就把橘子皮洗干净,这里为什么不能在剥皮之后再洗呢?因为橘子皮的内囊富含纤维,如果剥皮之后再洗,会导致内囊纤维吸水,这样不利于橘子皮的风干和陈化,因此在剥皮之后,橘子皮就千万不能湿水!之后放在阳光下晒一到两天,等到橘子皮变硬后,就可以用瓶子或者袋子装好,放到阴凉处离开地面、墙壁、房顶等地方存放,陈化。
一般来说,橘子皮需要变成陈皮需要陈化三年以上。三、“橘子皮”药食同源,可以作为烹饪调味橘子皮制作的陈皮,具有都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的肠、胃等,以及呼吸系统如咳嗽等;少数用于泌尿系统以及心血液循环系统等作用,而其中主要的用法就是煮水,让陈皮中的有效成分苷类、脂类等溶于水中。除了入药,橘子皮还可以用以烹饪之中。
橘子皮具有的挥发油,可以有效辟出食物中的腥味和辛味,因为很多广东人在蒸鱼的时候,都喜欢在鱼的肚子里放几片姜丝和陈皮丝,蒸出来的鱼就会显得更加鲜美而没有鱼腥味。另外,橘子皮也可以在红茶、普洱茶等作为调味使用。在欧洲,橘皮与红茶的搭配,也是英国皇室贵族喜欢的下午茶搭配。四、“橘子皮”广发应用,“新会陈皮”更是被追捧以橘皮制作陈皮,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相关记载,与“凡狼毒、枳实、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也就是“六陈”的说法)。
”这是历史上首次提出“陈旧者良”的概念。此后,关于橘子陈用之说,在唐宋以后各本草书籍中频繁出现。而随历史发展,历代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对陈皮功效有所拓展。我国最早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年,以橘柚之名首次记载其性味功效及产地,载:“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生川谷。
”以后自宋朝之后,从“橘”改良种植方式后培育出来“柑”,更成为日后陈皮的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总之,橘子皮作为一种家常水果的外皮,很多时候被我们作为垃圾扔掉,殊不知其背后还有那么多应用。从橘子皮的应用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将老百姓最普通的常见之物,挖掘出其特有的功效,并用于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