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青柑并不适合作为日常消费茶,饮用不能太频繁作为比陈皮青皮柑更早的小青柑,其属于“寒凉”之物。陈皮分为青皮、二红、大红三阶段,越早的阶段其皮性越烈,因此青皮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常见于中医药方。而二红、大红则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其性温,效果上理气润肺等,是“温性”的食材,适合大部分人食用。因此作为口粮茶的小青柑就不太适合“胃寒”的人,常饮用会导致肠胃的不适等。
小青柑作为新生茶饮品,面市早期加上资本推动宣传配合和行业的热炒,成为了普洱茶的“网红”产品。但随着市场的冷静和网红效应的消退,人们也慢慢回归到茶品的理性消费中。总之,小青柑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推动产物,虽然其本质是在柑普茶等产品上更贴合于年轻人市场的产品创新,但却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的基础。从早期推出来价格上千元的虚高,到现在百元的底气,也是市场回归常态的结果。
新会柑苗离开新会去种植,种出来的还是新会柑吗?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新会柑是茶枝柑的一种,其果实的皮也是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新会柑皮,在新会陈皮越来越知名的市场中新会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外地柑也打起了新会陈皮的名号,因为作为芸香科柑橘系果实的外形十分相似,因此不少商家直接采购外地柑来代替“新会柑”销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目前新会陈皮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新会柑的种植不难,在南方地区生产盛产柑果的水土和气候条件下,新会柑苗可以被移植到很多地方种植,比如同为江门市范围的台山、恩平、开平等有种植,甚至更远的阳江、茂名、湛江等地,也有从新会地区出售的茶枝柑苗。不过,在新会的茶枝柑之所以别成为新会柑,也是有其“道地”原因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南宋时代。
新会的崖山是南宋最后一代皇帝落难的地方,据说当时从北方逃难南下的宋朝贵族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以及农作物,其中就有北方的柑橘。到了南方之后,来自于北方的柑橘非常适应本地生长,而茶枝柑更是在本地化种植后,虽然果实的食用上没有得到改良,但果皮的香气却异常充足,因此被当时南宋的御医取用为“广陈皮”的原材料。
加上广陈皮的入药在宋朝已经被广为使用,新会柑作为广陈皮的意义就更大了。综合来说,在水土、气候等条件下,茶枝柑在新会地区种植才能有新会柑,而离开了新会,就不能称为新会柑,下面笔者再分几点进行分析。一、新会地区在历史上就有广东“鱼米之乡”称号新会地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临近南太平洋,气候湿润宜人,历史上就是柑橘等作物的主要产区,除了新会柑之后,甜橙、甘蔗、蒲葵、水稻等等经济作物,都是新会地区作为广东鱼米之乡的创收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