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霸主地位流失,我认为是国人对茶叶认识与国外茶叶市场意识不匹配。中国的白酒在外国火不起来,一是因为外国人饮酒习惯与中国人不一样。其次,虽然中国是茶叶原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茶叶价格拼不过印度茶、斯里兰卡甚至肯尼亚的茶,所以茶农不怎么挣钱,茶企也不挣钱,新三板公司八马茶业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天福控股等毛利高,但净利润只有约10%。
中国的白酒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中国的白酒在外国火不起来,一是因为外国人饮酒习惯与中国人不一样。欧美人多喜欢喝葡萄酒,俄罗斯人喜欢喝高烈度酒,日本人喜欢喝甜酿酒,其他各个国家的人大都与中国人饮酒习惯不同。二是中国的白酒企业对外宣传不够。宣传也会开辟市场,大量的巧妙的宣传,特别是把当地的文化融入广告中是打开市场的有效途径,中国白酒企业缺乏有效的海外宣传也是打不开销路的重要原因。
中国茶叶霸主地位慢慢流失,如何拯救?
中国茶叶霸主地位流失,我认为是国人对茶叶认识与国外茶叶市场意识不匹配。比如同一种茶树,好叶做绿茶,差叶做红茶,而国外市场流行红茶,于是乎,中国绿茶外国不接受,红茶国外又不认可,就出现了中国茶叶出口抵不上立顿企业。还有,中国每年因气候原因,工艺原因,地域原因,企业原因等,每年所产的红茶口味都不一样,国外商人来采购时头一年品尝后认可了,第二年再来品尝时茶叶口味变了,在他们眼里这份茶叶质量变了,就拒绝订货了。
而立顿红茶无论哪年产的哪个地产的,它都会调成一个口味及标准对外销售。这一点,我国企业无法做到,只滇红相对好一些,因此滇红就有出口机会。在红茶方面,中国始终沒有一个统一的市场质量标准,订这个标准很难,各地都希望以自已产的工艺与产品标准为准。每次开订红茶标准会时,如同招来一群麻雀,吵个不停,最后不欢而散(其他茶叶也一样)。
广东人很喜欢的早茶,为什么在北方火不起来?
因地域不同,各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气候、身体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的生活习惯早已深入当地人的心中。所以你要把一个地方的偏好、习惯、持点,融入到另一个地方去是不太可能的事。南人清淡,北人厚咸,东人喜甜,西边好辣……世界多热闹,生活很精彩。就像在头条,他爱上联:吹拉弹唱舞;你爱下联:词赋曲诗联,谁也改变不了谁是一个道理!。
广东人热衷于吃早茶,为什么在北方却火不起来?
您好谢邀!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饮食风俗。广东人喝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饮茶品点,畅谈家事、身边事,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作为消闲。广东人喝茶是一种传统,尤其喜欢去茶馆喝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有“二厘馆”卖早茶。现在广州、珠海等地仍有很多知名的茶馆和茶楼。
广东的茶馆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以饮早茶的最多,茶楼的早市清晨四点左右就开门。茶客坐定,服务员前来请茶客点茶和糕点,廉价的谓“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点心。配茶的点心除广东人爱吃的皮蛋粥、叉烧包、烧买、肠粉、马蹄糕、糯米鸡、薄皮虾饺、凤爪、等等,近几年还增加了西式糕点。他们把饮茶称为“叹茶”,即享受之意,至今还流传着“叹一盅二件”的口头禅。
广东人吃早茶在北方地区火不起来基本原有三个:1.广东早茶价格相对比较贵,性价比低。一次早茶吃下来约需花费150元左右。不但价格贵,分量也比较小,这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北方人看来是不习惯的,150元在北方,简单点可以吃10来次的早餐。2.生活习惯不一样。广东人从小就有喝早茶的习惯,跟着爸妈就在茶馆里长大,在有些家庭、门店等地方,都是一壶在手,其乐无比,喝茶这种习惯已经刻在了他们的骨里,尤其是老人更喜欢上茶馆。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并不这样认为。3.饮食观念不一样。广东很多本地人喝早茶,从早上开始,一直能喝到近中午,能喝三四个小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中老年人在家里太无聊,又不需要上班,家里又有钱,逛超市又太累,街上太阳又大,于是早茶餐厅成为了这群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而在北方地区,大部分老人喜欢待在家里,有些老人还在干活,他们不会去门店消费三四个小时,收入也比较少。
铁观音茶,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喝呢?什么原因呢?
铁观音茶不受欢迎,原因有二。一是铁观音茶在种植环境与加工制作中,过多使用机械协助,失去了靠天种植与人工精焙火烘的功力。二是大多数加入香精,不耐冲泡,三杯现形让人失去喝茶趣味。目前我们潮汕人已从过去喜欢铁观音茶改为凤凰单丛茶。单丛茶从培育丶采摘丶加工形成茶叶的特有香气,而且香形多样性,有黄枝香丶芝兰香丶桃仁香丶通天香等等。
中国有那么多茗茶,为什么在世界茶叶市场上那么弱鸡?
中国有6大茶类,数千个品种,涉及7万家茶企,13个省份有茶叶种植,有超过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饮茶习惯上千年,如果要说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历史文化和生产量,估计只有中国了。不过现实是:这么多好茶,这么多茶企,一年卖掉的茶叶合计都拼不过立顿,立顿每年的销售在10亿欧元左右。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一是国内行业比较分撒,每个地方都有龙头企业,各省都有茶叶基地,都有茶叶批发市场,对茶叶上下游延伸的非常不够。
其次,虽然中国是茶叶原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茶叶价格拼不过印度茶、斯里兰卡甚至肯尼亚的茶,所以茶农不怎么挣钱,茶企也不挣钱,新三板公司八马茶业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天福控股等毛利高,但净利润只有约10%。三是茶企普遍规模小,这背后其实是缺乏标准化,你看国内的岩茶光品种就有1127种,铁观音也有几百种,没有标准化,企业无法做出爆款产品,因为只有标准化后,才能规模化和品牌化。
但是,标准化是非常难的,涉及到采摘标准,发酵标准等制作工艺标准,以及审评标准等,并非短时间能建立起来。在规模化方面,由于茶叶行业季节性比较强,一般茶企上了大型设备大多数时间呈现产能闲置的状态。这就是企业茶叶品牌没有做起来的导致的,以往的中国茶企非常注重三公消费群体,自从这个群体消费基本被杜绝后,茶企基本能走平民化消费。